屋面钢材均采用Q235-B级镇静钢,钢梁、檩条采用油性调合漆防腐及防火涂料处理,焊条为E4303型焊条
(1)建立统一的测量仪器、钢尺。为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误差,从钢构造加工,土建基础放线、构件安装,应当使用统一型号、通过统一校核的钢尺。校核时,使用原则钢尺,读数可精确到0.1mm。原则读数=实际读数+温度校正值+钢尺修正值。
(2)建立复测制度。各基准控制点、轴线、标高等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复测,以误差最小为准。规定控制网的测距相对中误差不不小于L/25000,测角中误差不不小于2″。
(4)、屋面上不得有穿透钉,如需要必须特殊处理。四)、针对工期的保证措施
钢材端中部应树立标牌,标牌要标明钢材的规格、钢号、数量和材质验收证明书编号。钢材端部根据其钢号涂以不一样颜色。钢材的标牌应定期检查。
(2)、钢材的质量保证书应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符合。每批钢材必须具有生产厂提供的材质证明书,写明钢材的炉号、钢号、化学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成分和机械性能。对钢材的各项指标可根据国标的规定进行核验。
(3)、钢材表面质量检查。不管扁钢、角钢、钢板和型钢,其表面均不容许有结疤、裂纹、折叠和分层等缺陷。钢材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其厚度负偏差值的1/2。锈蚀等级的划分和除锈等级见《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
(4)、经检查发现“钢材质量保证书”上数据不清、不全、材质标识模糊,表面质量、外观尺寸不符合有关原则规定的不合格钢材堵绝使用。
A、根据图纸材料表算出多种材质、规格的材料净用量,再加一定数量的损耗,提出材料用量。
①、钢构造件在涂层之前应进行除锈处理,锈除得洁净则可提高底漆的附着力,直接关系到涂层的好坏。构件表面的除锈措施为喷砂除锈和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两大类。构件的除锈措施与除锈等级应按设计文献采用的涂料相适应。构件除锈等级见下表。
B、配置好的涂料不适宜寄存过久,涂料应在使用的当日配置。稀释剂的使用应按阐明书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添加。
C、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阐明书的规定。当产品阐明书无规定期,室内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不小于85%。雨天不得室外作业。涂装后4h之内不得淋雨,防止尚未固化的漆膜被雨水冲坏。
D、施工图中注明不涂装的部位不得涂装。安装焊缝处应留出30~50mm暂不涂装。
A、 钢材下料的措施有氧割、机切和锯切等。气割和机械剪切的容许偏差分别见下表:
A、制孔用钻孔措施。钻孔是钢构造制造中普遍采用的措施,能用于几乎任何规格的钢板、型钢的孔加工。钻孔的原理是切割,孔的精度高,对孔壁损伤较小。
A、拼装必须按次序进行,当有隐蔽焊缝时,必须先予施工焊接,经检查合格方可覆盖。
B、为减少变形,尽量采用小件组焊,经矫正后再大件组装。胎具及装出的首件必须通过严格检查,方可大批进行装配工作。
C、组装时的点固焊缝长度宜不小于40mm,间距宜为500~600mm,点固焊缝高度不适宜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2/3。
D、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以便减少构件的焊接残存应力,保证产品的制作质量。
G、装配时端板规定磨光顶紧或喷砂处理的部位,其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0.3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不不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不小于0.8mm。
①焊前应清除焊件坡口表面及两侧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水份等杂质。
②焊接坡口可用火焰切割或机械加工,坡口型式及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和有关原则、规范的规定。
③施焊前,焊工应检查焊件部位的组装质量,如不符合规定,应先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焊接连接组装容许偏差值见下表的规定。
在使用前,必须按产品阐明书或焊接工艺卡规定的技术规定进行烘干。焊接连接组装容许偏差值如阐明书无特殊规定,酸性焊条一般按150°C烘干,时间1~2h,碱性焊条按350~400°C烘干,时间1~2h,焊条烘干后从取出到施焊不适宜超过2h(酸性焊条不适宜超过4h),否则应重新烘干后再用,但焊条烘干次数不适宜超过2次。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及已经熔烧过的渣壳。
⑤、厚度不小于50mm的碳素构造钢和厚度不小于36mm的低合金构造钢,施焊前应进行预热,焊后应进行后热。预热温度宜控制在100~150°C,后温度应由试验确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不小于焊件厚度的2倍,且不应不不小于100mm。
⑥、焊接: 定位点焊时,点焊用的焊接材料应与焊件材料相匹配,点焊高度不适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不小于8mm,钢构造点焊长度不适宜不不小于25mm,间距根据截面大小宜控制在100~400mm范围内,如发现点焊上有裂纹,必须清除洁净后重焊。
A、 焊接时,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处的母材上引弧。在组装好的构件上施焊,应严格按焊接工艺规定的参数及焊接次序进行,以控制焊后构件变形。
C、 焊接电流的选择:手工电弧焊焊接电流应按焊条产品阐明书的规定,并参照下表选用
①一般碳素构造钢应在焊接冷却到工作环境温度、低合金构造钢应在焊接24h后方可进行外观检查。
②焊接工件外观检查,一般用肉眼或量具检查焊缝和母材的裂纹及缺陷,也可用放大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焊缝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无飞溅残留物。
③焊缝的位置、外形尺寸必须符合施工图和《钢构造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①焊接缺陷返修前,应当尽量精确地确定焊接缺陷的种类、部位和尺寸。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私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处理。
②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适宜超过两次, 当超过两次时,应按返修工艺进行。
钢构造矫正要通过外力或加热作用,使钢材较短部分的纤维伸长;或使较长部分的纤维缩短,最终迫使钢材反变形,以使材料或构件到达平直,并符合技术原则的工艺措施。
A、钢构导致品后应对局部进行补修底漆刷二遍H-53-8环氧红丹60 um,在进行面漆涂SF起薄型钢构造膨胀防火涂料。
B、 配置好的涂料不适宜寄存过久,涂料应在使用的当日配置。稀释剂的使用应按阐明书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添加。
C、 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阐明书的规定。当产品阐明书无规定期,室内环境温度宜在5~3开云网站 kaiyun网址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不小于85%。雨天不得室外作业。涂装后4h之内不得淋雨,防止尚未固化的漆膜被雨水冲坏。
E、涂装完毕后,应在构件上标注构件的原编号。大型构件应标明其重量、构件重心位置和定位标识。
成品验收后,钢构造产品大部分露天堆放,由于成品堆放的条件一般较差,因此堆放时更应注意防止变形。
B、堆放场地内备有足够的垫木、垫块,使构件得以放平、放稳,以防构件因堆放措施不对的而产生变形。
应根据钢构件的长度、重量选用车辆,钢构件在运送车辆上的支点、两端伸出的长度及绑扎措施均应保证钢构件不产生变形、不损伤涂层。
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工作量大,为了到达承诺工期。施工过程中,全过程有专职人员进行工程质量跟踪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等级到达优良。安全生产应做到事故为零,在构造吊装作业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在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员把先进的工艺、技术传授给作业人员,使作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文明施工,提高工效。
钢屋架的侧向刚度较差,安装前需要加固。单机吊(一点或2~3~4点加铁扁担措施)要加固下弦。双机起吊要加固上弦。
(2)屋架的绑扎点,必须绑扎在屋架节点上,以防构件在吊点处产生弯曲变形。
(3)第一榀钢梁在起吊就位后,应在屋架两侧设缆风固定。假如端部有挡风柱校正后可与挡风柱固定。第二榀钢梁起吊就位后,每坡用一种屋架间调整器,进行屋架垂直度校正,固定两端支座处,螺栓固定或焊接→安装垂直支撑→水平支撑→检查无误,成为样板间,以此类推。
(4)钢屋架垂直度校正法如下:在屋架下弦一侧拉一根通长钢丝,同步在屋架上弦中心线反出一种同等距离的标尺,用线) 保证涂装质量,吊装后损伤和焊缝损伤涂层要进行修补。
(1)、进行檩条的安装,首要对檩托架进行测量,保证纵横成线,且保证檩条表面在一种面上。
(2)、在布檩条前,要在纵向上拉出线,来保证檩条的定位,及保证檩条成一条直线,且上表面为一种平面。
(5)在檩条布置过程中,或施工完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合格;确认无误后,要进行补漆。
〈1〉、屋面板在铺设前首先检查其规格、防水性等,符合国家现行原则,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且符合图纸的规定。安装所需的自攻丝、拉铆钉等配件满足使用规定。
〈3〉、为保证屋面板纵横方向通直整洁,在檐口拉线平行于屋脊。铺檐口第一排板时,板峰应注意与檐口线垂直,不得歪斜。
〈5〉、在屋面板的安装过程中,应定段检测,检查两端平直度、板的平直度,以保证安装质量。
〈6〉、板在长度方面如一定要接搭,搭接一般采用在支撑构件上,搭接长度应符合图纸规定。
①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直,板面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错钻孔洞。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质量求效益。本工程的质量目的: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力争优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