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川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32.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0.25%;税收同比增长71.6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14%
展望未来,银川高新区将着力在科技企业培育上“稳存量”,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提质量”,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扩增量”,在科技人才引育上“促变量”,在科技惠企资金上“争数量”,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赋能银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银川别称“凤凰城”,民间传说有凤凰在此涅槃重生。自古,这里就有自我革新,创新不止的基因。
2010年,一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银川高新区朝着“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实现新的“凤凰涅槃”。
数据显示,2023年,银川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32.9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0.25%;税收同比增长71.6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14%
数据增长背后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突变:银川高新区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三大产业产值差距逐渐缩小,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数据增长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澎湃的强劲动能:2023年,银川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预计投入研发费用4.8亿元,新增授权专利39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4.7件,14家企业获批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14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科技创新项目3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
新春伊始,从银川高新区管委会传来好消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023年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名单中,银川高新区共有6家企业上榜,其中中再资源、灵浩工贸2家企业被认定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其在废钢、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据悉,此次认定的示范企业,其工业资源利用涵盖废钢、报废车、粉煤灰、脱硫石膏、硅粉等10种品类,对提升银川高新区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助于提升工业资源利用水平。
作为目前产值最大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银川高新区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绿色化、高值化发展,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完善绿色产业链。目前,再生资源利用种类已覆盖废钢、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废旧金属、废旧铅酸电池、废催化剂、废油泥等多个领域,拥有中再资源、亿能固废、云耀铜业、新益威等一批再生资源利用加工骨干企业。
走进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伴随着数百台国际一流的染色和纺纱设备运转,羊绒原料在机器的一升一降间被制成五彩斑斓的纱线,很快这些羊绒纱线将被供应到海内外各个加工厂中,制成各类高档羊绒服饰。
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羊绒纱线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处于全国第二、全球第三的位置。2023年8月,该企业被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定为纺织产业“链主”企业。
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的发展,是整个银川高新区现代纺织产业迅猛发展的缩影。目前,这一产业已从最初的收购、贩运、分梳发展成为集纺纱、面料、成衣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贴牌产品向自主品牌、松散型经营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转变,呈现出总量增加、效益提高、品牌响亮的集群发展良好态势。宁夏新澳羊绒先后获得“中国国际精品羊绒之都”“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中国(灵武)国际精品羊绒之都”等称号。
为持续扩大灵武亚麻纺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10月18日,2023中国(国际)亚麻纺织大会在银川市隆重开幕,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灵武市现代纺织产品区域品牌地位,助力辖区现代纺织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2023年5月28日,位于银川高新区灵武临港产业园的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蒙牛4.0超级工厂宣布正式投产,这是蒙牛集团的高光时刻,也是银川高新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开端。
目前,这里已规划建设了蒙牛高端奶全产业链百亿元级集群综合园区,汇集了中粮、艺虹、富杨、亿美等行业巨头,初步形成了从奶牛养殖、良种繁育、饲草种植、饲料配套到精深加工、产品包装、科技研发高端奶全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3年银川高新区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22.02%、28.69%、47.28%。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差距逐渐缩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面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银川高新区积极推进昆工科技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全力促成恒业有色与上海惠右实业完成并购,落地中环灵武马家滩300兆瓦光伏复合等4个新能源项目,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此外,银川高新区还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区域总部、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园区产业体系,新增落地20家区域总部型企业,其区域总部企业数达到118家,银川高新区获批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
银川高新区还抢抓“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宁夏枢纽战略机遇,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细化产业类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23年12月,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和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分别在长沙市和广州市召开,银川高新区分别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和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成果转化基地。其中,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彰显了银川高新区在支持企业创新工作方面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企业是创新主体,是园区发展的根本所在。2023年,银川高新区深入开展“三抓三促”活动,着力促进经营主体更加优化、营商环境更加优质、园区发展更具优势。
在抓审批改革促项目方面提速。银川高新区聚焦优化审批营商环境,对标先进园区运行模式,以审批服务事项“瘦身”带动项目建设投资提速。
银川高新区抽调工作人员赴银川市审批局学习工程建设项目、商事等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审批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正式挂牌成立银川高新区审批服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金融服务等窗口4个,制作营商环境、事项办理清单等宣传彩页1500余份,开设“19119”便企服务热线,全方位打通为企服务第一窗口。
打破过去线下办理繁琐程序,银川高新区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模式,实行“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审批、备案等事项全部线上办理,目前已实现线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打破“坐等审批”思维定式,银川高新区把服务链条延伸至前端,制定《银川高新区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日攻坚行动》,从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前研判,为项目制定专属审批方案,以优质服务推动12个新建项目如期推进。
紧扣生产要素保障,银川高新区不断强化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给,提高园区配套功能。为整合土地资源,银川高新区建立可利用土地资源动态更新机制,深挖家底,全面梳理闲置厂房,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全力打造土地规划领域一流营商环境。
为亮化园区对外招牌,银川高新区全面完成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区灵武园区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实施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区给水改造工程,有效解决现代纺织园区水、电分户改造事宜,切实保障入驻企业及项目运营、用水、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亮化园区环境,擦亮对外招商形象。
提速项目建设时效。目前,银川高新区已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安全预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7项区域评估评审,对产业项目落地实行“成果共享”,避免单个项目奔走审批、耗时耗财,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源头活力”,有力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生根”。
抓为企服务促企业提效。银川高新区持续优化为企服务措施,开辟政策兑现绿色通道,打造过硬的服务环境。
以政策扶持提升企业活力。银川高新区落实中央、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相关惠企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支持经营主体更好发展。
以金融扶持助力企业发展。银川高新区积极探索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2023年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羊绒企业专题政银企对接会3次,活动现场达成2.5亿元融资合作协议,对接银行协商30家企业近5亿元的融资需求,持续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高新区被火炬中心确定为“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对照《“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1.0)》,该高新区制定“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方案,为企业精准画像,巧借金融工具助力科技创新,创新积分制工作成效显著。
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是银川高新区首个成功发放“创新积分贷”的金融机构,为宁夏创新积分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让积分真正变成“真金白银”,同时为创新积分工作奠定了基础。
心之所向,念之所及。正是把企业视为“掌上明珠”的态度,让银川高新区企业迎来创新发展的蓬勃春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银川高新区共有注册企业8300家,当年新增经营主体1682家,新增中粮饲料、富杨食品和蒙牛乳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
银川高新区地处我国西部,是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高新区,但这里从来不缺高技术、新思维。
近年来,面对数字化浪潮,银川高新区主动拥抱,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向三大产业覆盖,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智能化转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园区培育了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数字化工厂,为10余家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水平诊断评估。
与此同时,银川高新区不断推动高校院所与园区企业深度合作。2023年,银川高新区促成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与宁夏大学合作开展太阳能光伏板拆解技术研发;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与北方民族大学、上海甘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绿色制氢氧设备气割新技术在重废异型钢结构件无碳切割研发。
通过对接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银川高新区帮助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搭建合作平台,促成该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及研发。
银川高新区地处西部,但在引才、育才、留才方面有新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出实招聚集天下英才,为银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引擎”。
在产业引才方面,银川高新区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针对产业体系情况,找准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契合点,精准引进西安工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3支,攻克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深入开展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绿色染整技术研究”以及“蜜瓜特色佐餐预制菜创制及生物有效性”“稀奶油、奶酪生产线工艺参数优化与技术改造”等项目科研攻关,柔性引进高端人才500余名,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304个,助企招聘高校毕业生210人,促成2家企业聘请大学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搭台育才,创新人才合作机制。银川高新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创新人才合作机制,通过搭平台、聚人才、创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出题、园区立题、高校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解题、市场阅题”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结合产业实际与银川高新区内外8所高校精准对接合作。举办银川高新区校地企合作签约仪式,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合作,共同为产业发展赋能,为银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
生态留才,实现“一站式”服务人才。2023年,银川高新区成立人才工作站,实行“一对一”“店小二”人才服务模式,推出“管家”式、“保姆”式服务,线上开设微信工作群“科技人才政策连连看”专栏,全方位、全时段“云端送政策”,线下每月主动上门送政策问需求,帮助解决企业人才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打通人才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银川高新区还有更多务实举措,实施“党建提振”“思想提高”“产业提质”“项目提速”“招商提效”“管理提标”“服务提优”“改革提级”“创新提档”“作风提升”等十大计划,着力在科技企业培育上“稳存量”,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提质量”,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扩增量”,在科技人才引育上“促变量”,在科技惠企资金上“争数量”,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赋能银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